中國經(jīng)濟網(wǎng)北京12月22日訊(記者 施曉娟)今天是冬至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的第二十二個節(jié)氣。冬至是中國民間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素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說。慶祝節(jié)日肯定離不開吃,不同地區(qū)的人們有不同的習俗迎接冬至:傳統(tǒng)的姑蘇人家,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,南方有吃湯圓、吃餛飩的、還有吃年糕的,北方各地一般吃餃子。
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據(jù)說來源于河南。相傳在東漢時期,河南南陽醫(yī)圣張仲景告老還鄉(xiāng),冬至那天趕到了家鄉(xiāng),當時大雪紛飛、寒風刺骨。他見鄉(xiāng)親衣不遮體,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,心里非常難過,就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驅(qū)寒藥材放在鍋里煮熟,撈出來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,再放下鍋里煮熟,做成“祛寒矯耳湯”給百姓吃。
鄉(xiāng)親們吃后,耳朵都治好了。后來,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,以后人們稱它為“餃子”,就形成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。慢慢的還演變成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。
在冬至這天能吃上一盤熱騰騰、香噴噴的餃子絕對是治愈寒冬的一劑良方。從食療角度,餃子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”,里邊包含著很大的營養(yǎng)健康學問。根據(jù)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推出的《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(2022)》,我們每天要吃夠5類食物,才能保持營養(yǎng)均衡,而小小的一個餃子就包含了這5類食物。
餃子皮是用面粉做的,屬于糧谷類;小小餃子皮可以包羅萬象,蔬菜、肉類、蛋類、海鮮等,都可以包進來;調(diào)餃子餡時還加點油,……。小小的餃子搭配的合理就是一個小“寶塔”;如果搭配的不合理,就有可能帶來一些健康問題。
那么我們吃的餃子如何能做到既健康又營養(yǎng)呢?對此,北京大學公共衛(wèi)生學院教授馬冠生提了6點建議:
1、自己動手安全營養(yǎng)
現(xiàn)在市場上各種速凍餃子應有盡有,買起來很方便,也節(jié)省時間,但也就少了自己動手包子帶來的暖融融的氛圍和享受。
建議和家人一起自己動手包餃子,雖然費時、費力,但無論從心情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,而且安全營養(yǎng)。
2、肉類適量而止
好多人喜歡吃“一兜肉丸”的餃子。我們平常吃的肉已經(jīng)不少了,所以,盡量地多用蔬菜少用肉,或者干脆做成素餡餃子。
做餡時用的肉不要太肥,原則是少放肉多放菜。還有,能自己剁餡就自己剁。
3、油點到為止
許多人調(diào)餃子餡時,覺得只放肉香味不夠,還要另加好多油。口味要講究,健康也要注意,油多容易影響健康,所以應該點到為止。
4、擠菜丟營養(yǎng)
由于蔬菜中含的水分比較多,大家都習慣把蔬菜中的水分擠出去倒掉再拌餡,這樣等于把其中的營養(yǎng)素也給倒掉了。菜需要擠水的話,把擠出來的水分用來拌餡,防止營養(yǎng)的白白丟失和浪費。
5、鹽要少
油多了,口味就有點膩了,多加鹽或醬油口味是好了,可吃進去的鹽自然而然也就多了;吃鹽多了,血壓就會升高。所以,油適量,鹽要少。
6、來點醋蒜
醋和蒜可以稱為餃子“伴侶”,吃餃子離不開醋、少不了蒜。怕吃蒜后有氣味可以把蒜搗成蒜泥,氣味問題就解決了。
(責任編輯:郭文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