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鍋已經(jīng)逐漸成為重慶的待客招牌,但重慶人也并非每頓都吃火鍋。除了火鍋、小面,不少外地人會好奇,重慶人平時還吃些什么呢?
其實,重慶家常的吃食,各具特點,除了重麻重辣的爆炒類,還有“水煮”系列,也有中餐常見的蒸菜、燉湯、干鍋等,只是它們的調(diào)味、原料和制作工藝,都加入了自己的特點。
徐鼎盛,正是將這些尋常百姓家的家常菜集合了起來,做精、做專,并打出民間菜的招牌,以社區(qū)為依托,希望將最普通的民間菜發(fā)揚光大。
從廚師到餐飲老板
考驗的不僅是廚藝
如果往上追溯,徐小黎也算是餐飲世家。徐小黎的爺爺和父親都從事餐飲,除了在老家開了家小有名氣的徐家菜館,也會去村里做壩壩席(川渝一帶對農(nóng)村宴席的稱呼)。
后來徐小黎的爺爺來到重慶磁器口,開了徐氏望江民間菜館。徐小黎十幾歲,便跟隨父親從四川廣安來到重慶,在自家菜館里跟著父親學習廚藝。
但父親那里畢竟是自家菜館,時間長了,學藝有限,徐小黎決定走出去學更多手藝,于是便開始在重慶各個飯店、知名酒樓學廚。
1998年,覺得學有小成的徐小黎,想試試自己這么些年學的東西到底如何,便辭掉了重慶知名飯店的工作,拿下一個150平米的門店,開始了創(chuàng)業(yè)之路。
但廚師要轉(zhuǎn)變?yōu)楹细竦牟惋嬂习,并不是把菜做好這么簡單。
首次創(chuàng)業(yè)時,廚師出身的徐小黎,在后廚管理這一塊確實得心應手,但門店、人員、供應鏈的管理,品牌和營銷等,卻伴隨著生意的日益火熱,讓他逐漸感到力不從心。
正是這次創(chuàng)業(yè)讓徐小黎明白,自己開飯店和做大廚,完全是兩回事,要把生意做好,光會做菜是遠遠不夠的。
明白這個道理的徐小黎沒有硬撐,而是選擇回到他來時的地方,回到成熟的品牌門店,去學習別人是怎么做的!斑是覺得自己學得不夠,要再去學習,去成長!
看上去徐小黎回到了“過去”,但他的心態(tài)卻已經(jīng)完全不同,看事情的角度也在發(fā)生改變。
以前更多地關注后廚,關注菜怎么做得更好,現(xiàn)在,他開始從老板的角度看整個門店,學著將前廳、后廚結合起來看,學著用更廣的視野去感受市場的變化,來調(diào)整菜品、調(diào)整后廚。
也正是在這段時間,徐小黎邂逅了妻子王思佶,在妻子的支持下,徐小黎在2013年再次嘗試創(chuàng)業(yè),并創(chuàng)立了徐鼎盛。
經(jīng)過近8年的發(fā)展,徐鼎盛在重慶、四川、昆明、甘肅等地,已經(jīng)擁有了100多家門店。這個成績即使走出重慶,放眼全國的中餐連鎖品牌來看,也稱得上不錯。
而第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發(fā)展如此順利,很大程度得益于,徐小黎一開始就想好了發(fā)展方向,比之前更有條理,也更從容。
“我們覺得民間菜是中餐的集大成產(chǎn)物,所以徐鼎盛就想取各家之長,做一個集合。”王思佶說,在她和徐小黎看來,正如流傳的那句話,高手在民間,能在百姓中廣為流傳的,一定有自己的道理。
加上徐小黎的爺爺、父親的餐館,做的都是民間菜,徐鼎盛也想傳承父親、爺爺?shù)囊吕,便打出民間菜的招牌,試圖聚集最廣大的人群。
菜品的標準化
前提是管理規(guī)范化
由于民間菜各家有各家的做法,沒有統(tǒng)一標準,菜品的統(tǒng)一、改良就成為了徐小黎要做的第一步。
“就拿飛龍魚來說,民間的做法很多,我們在改良的時候,就要選擇能突出口味,又容易復制的那種。”
很多人對川渝菜品的印象都是重麻重辣,但飛龍魚卻是酸甜口,而也正由于重慶更偏向麻辣,大多數(shù)重慶人并不喜歡甜膩的感覺,所以在酸甜的比例上,徐小黎做了很多嘗試,甚至考慮了和其他偏向麻辣口味的菜品的搭配,才最終定下他認為的最佳酸甜比。
對徐小黎而言,菜品的改良不是最難的,如何將本就各家有各家做法的民間菜進行統(tǒng)一,并實現(xiàn)標準化,才是關鍵。
“從徐鼎盛的第一個店開始,我就覺得中餐必須標準化,要把它穩(wěn)定下來。”
徐小黎沒有像一些廚師出身的餐飲老板那樣“排斥”標準化,相反,他認為如果要把品牌做出去,把民間菜推廣出去,標準化一定是未來的方向。
這樣的思維差異,來源于他的第一次創(chuàng)業(yè)和之后的“回爐”,“把自己定位在顧客的層面上,用這種思維去看,對餐飲的理解就會不一樣。如果思維不轉(zhuǎn)變過來,做事的風格、菜品的理念是跟不上的!
除了確定口味,就是確定制作工藝、流程。中餐無法像西餐一樣,完全實現(xiàn)機械化,“每個人的手法、火候,包括他卡的時間點,都必須要掌握好!
就像飛龍魚,除了酸甜口味,還有一個特點是脆,要讓整條魚保持脆感,考驗的是大廚的手藝,醬料能標準化,炸制的手法卻難以標準化。
這就要求徐小黎從人,從對廚師的管理上進行規(guī)范,即使是加盟店,廚師團隊也由總部集中培訓、考核,直接從內(nèi)部提拔。
“我們有一整套的嚴格考核,比如每個門店的廚師長,在下店前,必須接受一整套完整的培訓,考核在80分以上,才讓他到門店去帶團隊!
除了廚師長,徐鼎盛的廚師團隊無論直營店還是加盟店,大都是從內(nèi)部提拔,以確保廚師熟知徐鼎盛全部80余道菜品的制作流程以及后廚規(guī)范,“我們都把加盟店當做直營店來管理。”
而徐小黎作為大廚,內(nèi)心本身就對后廚有著自己一套嚴格的標準,“我選人首先看人品,三觀要正,然后就是看他的清潔衛(wèi)生,如果你清潔衛(wèi)生都不行,那說明你的管理能力、執(zhí)行力有問題!
在徐鼎盛,不少操作臺都是明檔,即便不是明檔的后廚,也可以讓顧客參觀,廚房門口掛著“4D廚房,歡迎參觀”的牌子,只要讓服務員聯(lián)系廚房負責人,在廚房不忙的時候,都可以進入?yún)⒂^。
這樣的做法,不僅督促徐鼎盛的廚師團隊做好細節(jié),隨時接受顧客的檢驗,也給顧客傳達了一種餐企注重食品安全的文化,無形中讓顧客感到心安。哪怕顧客沒有真正地進入廚房。
此外,徐鼎盛還規(guī)范了從接客、開臺,到傳菜、上菜、收臺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流程,制成制度,并將這些流程,做成掛板掛在門店顯眼的地方。
民間菜來自民間
扎根社區(qū)
民間菜來自民間,自然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,徐小黎作為大廚對口味的把控,加上標準化管理、優(yōu)質(zhì)的裝修,徐鼎盛受到老百姓的歡迎似乎也順理成章。
但除了以上這些,徐鼎盛受歡迎更關鍵的是“親民”,這不僅表現(xiàn)在其大部分門店都開在社區(qū),還表現(xiàn)在性價比極高的產(chǎn)品上。
徐鼎盛的門店多開在社區(qū),而且面積多在500平以上,在現(xiàn)在整個餐飲圈更青睞小店的氛圍中,頗有些逆勢而為的意味。
此外,其不少門店,還是單獨擁有2-3層的小樓。這樣的形象,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小酒樓非常吻合,而老百姓對這樣小酒樓心理的客單價,大多會在70-90元,一些甚至會超過百元,然而徐鼎盛的人均卻在60元左右,一下子就讓顧客感受到性價比的吸引力。
老百姓需要吃飯,但有些菜雖然來自民間,做起來卻很費事,比如川渝很多的“粉蒸”系列,那就不如下個館子;老百姓需要宴請,徐鼎盛環(huán)境、味道不錯,菜品有民間特色,性價比高,請起客來也不會心疼,客人也沒什么壓力;老百姓需要茶余飯后的娛樂,徐鼎盛就充分利用場地,為他們提供娛樂空間、服務,也通過這樣的娛樂,成功引流。
可以說,徐鼎盛做到了來自民間,扎根社區(qū)。未來,徐小黎和王思佶還想把徐鼎盛開到更遠的地方。
“民間菜不僅重慶才有,未來我們開到什么地方,就加入一些當?shù)氐拿耖g菜,真正按照‘民間菜’這個招牌去做!毙煨±枵f。現(xiàn)在,徐鼎盛已經(jīng)開始在做這樣的嘗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