映象網(wǎng)快訊(記者 王芳菲 文/圖)“七十二道水峪河,二十五里腳不干!边@句話,是形容三門峽盧氏縣境內(nèi)水峪河的。從盧氏縣城向東南方向沿S322行走,山勢頓時狹窄,便進入了水峪河。
水峪河兩岸夾山,流水潺潺,最窄處僅有二三米寬。兩邊高山,多生崖柏冬青,一灣碧溪潺潺流淌,游魚細石,清晰可見。在公路未通之前,這里無路可走,條件惡劣。因河水豐沛,就連進出貨物都須肩挑背扛,封閉艱苦可見一斑。
而八十多年前的冬天,曾有一群衣衫單薄的小戰(zhàn)士穿著草鞋,淌著冰水經(jīng)過這里急速行軍,他們都來自“童子軍”——紅二十五軍。
紅軍用白石灰書寫的“殺上前去”在現(xiàn)在紅字的下方
一路西行“殺上前去” 跨山淌水絕不退縮
1934年冬天,紅十二五軍近3000名將士,以“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”的名義從鄂豫皖根據(jù)地出發(fā),實行戰(zhàn)略轉(zhuǎn)移。他們一路血戰(zhàn),千里西征,連續(xù)沖破敵人多道封鎖線,于12月3日進抵盧氏。這里一片深山老林,地形隱蔽,成了紅二十五軍戰(zhàn)略轉(zhuǎn)移的理想取道之地。
12月5日早晨,紅軍主力從叫河出發(fā),沿著“七十二道水峪河”的深山峽谷繼續(xù)西進。
行軍途中,情勢緊張,副軍長徐海東為防止敵人從兩岸高山伏擊,親率先遣隊,分由李金德、呂清兩位連長,各配7挺機槍,率部沿文峪兩邊山頭行軍。先遣隊居高臨下,充當開路先鋒,掩護著主力部隊順溝前進。
沿著紅軍走過的道路,采訪車在山谷中停下,一塊石壁向記者們講述了一段故事。
據(jù)盧氏縣委黨史辦負責人李永安介紹,途經(jīng)水峪河時,紅軍在河岸石壁上用白石灰寫下“殺上前去”大字標語,以鼓舞士氣。80余年過去了,原來的字跡風雨剝蝕,模糊不清。再加上修建公路抬高了原來的地面,所以在石壁的下方,僅隱約可見一個白色的繁體“殺”字。
如今,當?shù)卣疄榱藗鲹P紅軍精神,又重新在原標語的上方刻字,并刷成醒目的紅色。從此經(jīng)過,看到鮮紅的四個大字,立即能感受到紅軍戰(zhàn)士當年的雄壯氣魄,他們?yōu)闋幦「锩鼊倮,絕不退縮!
(責任編輯:梁靖雪)